在心理咨询中,有一条原则——谁痛苦,谁求助

2020-03-06

心理问题不是一两天形成的,当然也就不可能几次咨询就将它们解决掉。


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都与性格有关,心理咨询的最终目的是心灵的成长。成长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,不可能一蹴而就。


哪些人需要看心理咨询师


就象一个身体上很健康的人,也建议每年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一样,每一个正常人都应该每年花一点时间去看心理咨询师。


看心理咨询师不仅仅是解决自己的心理疾患,而更应该是使自己的心态更加健康,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。


在西方发达国家,上到国家元首,下至平民百姓,均把看心理咨询师视为一种高贵的精神消费。



哈尔滨心理咨询机构

哈尔滨心理咨询机构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心理咨询?


谁痛苦,谁求助


在心理咨询中,有一条原则——谁痛苦,谁求助。


举个简单的例子,比如,在某个家庭中,妈妈天天唠叨,孩子感到不胜其烦。于是孩子建议妈妈说:“妈妈,你应该去做心理咨询。”而妈妈对此置之不理。


在这个场景中,妈妈的唠叨就是其调节情绪的一种方式。这种方式妈妈很习惯,不习惯的是孩子。是孩子受不了妈妈的唠叨,同时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应对,于是内心感到痛苦不堪。


在这种情况下,相比起妈妈,如果是孩子——即关系中更痛苦的一方来求助,改变的动力其实是更强的,心理咨询的效果也就会更明显。


也许有人会说,那孩子建议妈妈去做心理咨询也是一种应对方式,为什么就没有效果呢?


原因很简单,妈妈没有痛苦到要去做心理咨询的地步,这种方式或许不是她最需要的。


妈妈虽然天天唠叨,但一个行为模式天天做,背后一定有其获益的部分。


比如,妈妈通过这样的方式和孩子交流、排解自己的情绪,她获得的是和他人以及自己的联结,这的确是调节心理的一种方式。


相比于心理咨询,“唠叨”使妈妈收益更大,于是对孩子的建议置之不理,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

劝说他人去做心理咨询往往作用不大,也是相似的原因。


由此可以看出,心理咨询的动力需要从一个人的内心出发:谁痛苦,谁求助,谁改变。


分享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