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咨询个人改变的不同层面
症状或问题的改善
大部分来访者希望心理咨询达到的目标往往是:
1、改善或者消除症状或痛苦,如:强迫症状、焦虑情绪、抑郁情绪、失眠、进食障碍、性心理障碍......
2、改善或消除心理问题,如:学习或工作压力感、状态很差、伴侣关系冲突、亲子关系问题、人际相处问题、关系或职业选择问题......
一般来说,症状、痛苦、心理问题持续时间越长,严重程度越高,来访者幼时受到心理创伤或缺失越明显,社会支持系统越不完善,那么改善的难度越大,需时更长。
相反,症状、痛苦、心理问题只是短暂出现的,严重程度有限,来访者本身人格健全,社会支持系统完整,改变就容易得多。
但是,咨询的目标未必是完全解决某个问题,也可能是达到一个阶段性目标。
聚焦于症状或问题的改善,往往是短程咨询的目标,短程咨询计划更强,寻找现实的可以改变的目标,更为聚焦,有时会限定具体的次数(如5次、8次、10次或20次),还需要筛选来访者,因为并非所有的症状或问题都能通过短程咨询得到改善。
也许你会问,通过心理咨询,改善的效果怎么样?我贴上一个比较靠谱的研究,这是一个年代久远却一直被广泛引用的研究。
Howard等(1986)综合了很多疗效研究的元分析发现,16个会谈期至少提供了50%恢复常态机能的可能性;26至28个会谈期提供了75%的可能性。
实线是客观指标评估,虚线为主观评估
心理成长和人格改变
人们往往只把心理咨询局限于症状或问题的改变,其实,心理咨询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心理成长和人格改变。
如果你有机会跟一些在问题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人交谈,也许会惊讶地发现,他们有诸多自我设限的信念、态度和行为。
比如——
从不会将自己的痛苦跟人倾诉;
从不敢直接表达需要,要么压抑,要么让别人来猜,猜不到就发脾气;
认为一旦别人认识了真实的自己之后,就会不喜欢TA;
时时在意别人的评价,把每次人际场合当成了一次生死战场;
......
如果聚焦于个人心理成长来做心理咨询,你也可以跟咨询师一起制订咨询目标,比如“提升自尊水平”、“提高处理关系的能力”、“增加对自我的认识”、“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”,等等。
当开始咨询之后,如果觉得咨询师合适,就投入于咨询中,根据目标与咨询师商定咨询的次数。
聚焦于个人成长或人格改变的咨询,是长程咨询的追求的目标,往往耗时更长,会持续半年、一年甚至数年。
如果来访者有急需解决的症状或危机,并不适合这种咨询。随着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,来访者的情感调适、关系处理、冲突解决、核心信念等逐渐会有积极的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