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抚心心理咨询中心】焦虑的核心:害怕面对不确定!
*做完工作交接后,脑子里就冒出各种项目出错的场景;
*明天准备出门办一件事,脑子里突然就冒出各种搞砸的情景,整个人也变得不安起来;
*还没找工作就担心自己能力不够,没有单位录用......
现代人的焦虑之所以如此广泛,也许因为我们的世界变化越来越快,可能性越来越多,与此同时,机会与风险并存,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大。
人们面对不确定性的境况时,就会缺乏安全感。因为大脑会把环境中的模棱两可、不可预知视为一种威胁,所以我们总是喜欢创造或确立确定性,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安全感,以保护自己。
然而,活着就意味着要和不确定相处,它影响着我们愿意冒多大的风险去投入生活,也是我们想要走出旧的处境、想要发生一些改变的过程中,不可避免的部分。如果无法忍受不确定,意味着我们将始终倾向于选择已知,很难做出突破和改变。
不确定感、焦虑和我们
当我们感到担心和焦虑的时候,面对的情形一定是不确定的,比如我们不知道吃药能不能治好病时,就会产生担心和焦虑:万一吃了没效果怎么办?万一药有副作用,会不会伤害身体?如果我们知道结果,比如说药物吃下去就是有副作用,那么我们可以有选择:吃或者不吃,结果我们都是可以接纳的,也就不会担心和焦虑。
不过,并不是所有不确定的事情,都会让我们感到焦虑和担忧。有时,不确定反而能带给我们兴奋和刺激,比如,我们在看电影或小说时,不愿意被剧透,在收到礼物还没拆开时,也愿意收获神秘的惊喜,当我们面对这种正向的奖励时,不确定的奖励更能激发我们的动力,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满足。
相反的,面对可能有负向和损失的事件,则会诱发我们的担忧和焦虑,比如,这个月业绩完不成就要扣500,因为我们无法预知自己能不能达成目标,所以就会产生担忧和焦虑。
一旦我们被这种不确定导致的焦虑控制,则有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:
1.回避行为
回避行为的表现则是当我们面对未知的焦虑时,不去处理,给自己找借口,或者选择拖延,或者让其他人为自己做决定。
回避行为的一种典型表现是,因为可能的危险而进行自我设限(self-handicapping),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,即当自己预测到未来有可能的失败时,不去努力,而是给自己找出可能的失败的理由,一旦失败了,便用理由来为自己推脱责任,认为自己只是情境中的牺牲者,而不是自己的能力问题。
2.为了追求确定性,做出冲动行为
有的人为了避免不确定事件带来的痛苦,往往会放弃理性思考,做出一些不计后果和代价的事情。
比如有的人因为在亲密关系中感到不安,无法确定他是不是真的爱我,可能会通过偷看对方手机、发脾气、找茬等手段来确定对方是不是真的爱自己。
如何降低不确定的焦虑:
1.写下灾难性想法,并尝试验证它。记录下每一个忧虑时刻的灾难性想法,可以通过寻求证据或行为实验的方式来检验想法的正确性,并及时记录下自己得到正向反馈。
2.改变可以改变的,接受不能改变的。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地方进行控制,对个人控制范围内的生活采取行动,可以让人感到有力量,并有助于减轻对无法控制事情的压力。
3.通过正念、冥想等,活在当下。通过培养内在的确定性,应对外界的不确定,而不是把选择权交给外界。加强和内在的连接,真正的确定感并不是任何的外物,而是在身心之中。
4.多做选择,从小事改变心理动机。有意识地让自己主动做出选择,做选择的过程也就是直面不确定性的过程,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逐渐提高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。
结语:
这个世界就是充满着偶然和动荡,别太在意自己身处上升或下降的境况,要知道一切都有可能逆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