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抚心心理咨询中心】变好的迹象,从提升“配得感”开始!
你有没有在某时某刻产生过这样的想法:
“他那么好,我怎么配得上他呢?”
“我这么笨,怎么可能考上好的大学?”
“我太普通了,怎么可能晋升?怎么可能成功?”
如果你经常是这样的感受,总是习惯自我攻击,认为自己不值得拥有好的事物、情感或机会,那么你可能是一个“配得感低”的人。
而“配得感”强的人,对自己特别自信,始终坚信自己值得世间的一切美好,并愿意为之付出一切努力去争取,结果也往往圆满。
一个人变好的迹象,往往是从提升“配得感”开始。
“低配得感”,正在消耗你的能量
什么是“低配得感”?我们先从配得感说起。
心理学上有个概念,叫作“配得感”,英文是“deserving-ness”。什么意思呢,就是一个人是否相信自己应该得到某种东西。
其实,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都有一个总体看法,即我们如何判断和评价自己,如何赋予我们自己作为人的价值。
心理学上的“不配得感”,就是一种极低的自我价值观念,认为自己不够好,不值得别人对我好,不配拥有美好的东西。
德国心理学家米夏艾拉·穆狄兮在《冒名顶替综合征》一书中,讲了这么一个故事:
奥利弗,由于能力突出,被老板提拔为科长。但他做了高管后,反而内心深感不安。他没有办法坦然享受自己拥有的一切,在他看来,自己得到的越多,内心越是煎熬。
为什么会这样?这跟他的成长经历有关。在他4岁时,父亲离家出走,留下母亲独自一人抚养他长大。父亲的离开让母亲受到了很大的打击,从那之后,她开始一蹶不振。
奥利弗生怕被再次抛弃,开始对母亲言听计从,试图承担一个比他本人成熟老练的角色。但是实际上,他还太小,根本无法做到,这样一种“做得不够好”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,而且持续渗透到成年以后。
尽管家庭美满,事业有成,但奥利弗内心深处一点也不自信,他认定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,不配过幸福的生活。
他认为,如今的自己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,仅仅是因为受人欢迎而已,并非基于能力。在这种心理下,他在工作上越成功,自我感觉就越糟糕,自身的状态也越来越差。
奥利弗,就是一个典型的“低配得感”的人。
配得感低的人,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不够好,不配得到更大的幸福。即便有,也会表现出受宠若惊,不知如何是好。这类人日常很在意别人的评价,容易自我否定和攻击,甚至有些人得到了幸福,也会因为不自信而失去。
我举几个例子:在职业发展上,配得感低的人在面临晋升机会时,他们内心会充满不安与自我怀疑:“我真的能行吗?我何德何能去承担这样重要的职责?”
于是,他们选择退缩,将机会拱手让给他人,结果职业发展受限,在平凡甚至不如意的工作岗位上蹉跎岁月。
在爱情中,当心仪的对象对自己表达爱意时,配得感低的人可能会怀疑对方的真心,或者认为自己无法给予对方幸福,从而在感情的道路上犹豫不决,错失良缘。
夫妻关系中的“不配得”看上去都是小事:让对方穿更贵的衣服,吃更好的饭菜,更迁就对方的情绪,更照顾对方的感受,自己却花费大量时间、精力去找打折商品,忍耐各种不合理。
其实翻译成内在心理语言就是:我不值钱,我用的东西也不值钱,我的情绪也不值钱。
低配得感,会让你陷入到一个“我不好——我不配——得不到”的负向循环。长期处于自我否定与低价值感的状态中,会导致焦虑、抑郁等心理问题的产生。
如何改善“低配得感”?
低配得感,是幸福的绊脚石。那么,如何提升“配得感”?
1.接纳自己,建立真实的自我评价
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,所以你要给自己多一点接纳和信任,做到自己喜欢自己。你要告诉自己:“我承认我不完美,但我接受这样的自己。”
当你这么想的时候,你才会认真审视自己,并且会发现你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糟糕。
很多时候,我们对自身的评价远远低于外界对我们的评价,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叫做“自我否定能力倾向”,也叫“冒名顶替综合征”。
如果你对自己的评价是不准确的,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失败之处和对失败的恐惧之上。这时候,会导致压力和焦虑。所以,你要客观评价自己。你可以通过记录和回顾个人的成就,来正确认识自我。
请想一想,你能够给别人提供哪些帮助、解决哪些问题?别人夸你有怎样的优点,因为哪一点而喜欢你?这就是价值。
刚开始不要怕发现的事情很小,觉得不值得,哪怕很微小的事情只要对别人产生帮助,就都是价值,请把这些点点滴滴记录下来。当然,你也可以多和同伴交流,从同伴那里得到客观的评价。
2.强化积极感知,赶走内心的批判者
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一书中,有一句话:“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,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。”
很多时候,让我们备受折磨的并不是别人的贬低,而是无休止的自我否定。所以,当内心涌起自我否定的声音时,要学会有意识地用正面、鼓励的话语去反驳。
例如,当脑海中出现“我不行”的念头时,告诉自己“我可以尝试一下,即使失败了也是一次宝贵的经验”;当觉得自己不配拥有某样东西时,提醒自己“我努力付出了,我值得拥有这份回报”。
通过不断地重复这些积极的自我对话,逐渐改变潜意识中的消极信念,培育出积极向上的思维模式。
3.将感觉与事实分开,重塑认知
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很糟糕,但这可能不是事实,所以一定要将感觉和事实分开,客观评价。
芭芭拉·奥克利在《跨越式成长》中,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:
普林西斯参加了一个技术夏令营项目,被安排负责一个全部由男生组成的团队。“我何德何能,竟然会被安排在这样一个权威的位置上?”这种“我不配”的态度,让普林西斯每次在向团队发出指示时都小心翼翼。
但她在日常合作中逐渐意识到团队成员将她视为领导者——一位决策明智的领导者。这鼓励她摒弃固有的思想,真正去看周围到底发生了什么。
最终,普林西斯重塑了自我认知,摆脱了一直萦绕在她心头的那些自我批评、自我怀疑的想法,把团队带的越来越好。
你以为的事实,可能只是感受而已,感受是感性的,并不客观。因此,要将二者清晰地区分开来,并重塑你的认知。
4.远离那些习惯打击和讽刺你的人
很多时候,我们配得感很低,是因为身边有人总是在攻击你,打压你,说你性格有问题,说你不好相处,对你的长相评头论足等等。
他们不仅打压你,还认为这么做是为了你好。如果是这样,他们并不是真正在对你好。
什么是对你好呢?不是指责、攻击、贬低你,而是客观地评价你的行为,并且真诚给出建议。
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,千万不要去证明别人错了。一方面,他进入了自己的认知里,你改变不了他。而且,你要想一想:“对你来说,证明别人错了更重要,还是从此以后过上自己选择的生活更重要?”所以,你要远离那些习惯性打击和讽刺你的人,并且一路收集正向反馈。
最后,总结一下:拥有一件美好事物,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。低配得感,正在消耗你的能力。
那么,如何提升“配得感”?接纳自己,建立真实的自我评价;强化积极感知,赶走内心的批判者;将感觉与事实分开,重塑认知;远离那些习惯打击和讽刺你的人。